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提高了对物质研究的速度和水平,独立的理论基础是( )
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D.空气成分的发现
某学习小组将质量为ag的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若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共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
(2)反应后剩余固体中钾,锰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
(3)a的值为____?(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课堂上,老师做了甲、乙两个实验(如下图所示),观察到甲实验中溶液变红色:乙实验中小花也变红色。然后布置了作业:请探究甲实验中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下图丙、丁、戊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下面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所有瓶内小花是滤纸做的,均浸有石蕊且干燥)
(1)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小明从生物课上知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他打算从A处向丁、戊装置中吹气,从而找出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小雨说,小明的方案有错,应该加以改进。小雨改进的实验方案是:应在丁装置前加一个___装置,其目的是____。
(3)小雨按照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其中丁装置的实验说明了____。从丁装置小花不变色而戊装置中小花变红色,可知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_____。
(4)乙实验在该实验探究中起____作用。
(5)写出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
(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NaOH溶液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持燃烧结束后迅速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_____。
(5)若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____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组成A物质的元素是____(写元素符号)。
(2)若B与氧化钙反应生成C,则C是____(填化学式)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④属于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过氧化钙品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的流程如下:
(1)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厂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这句话中描叙了过氧化钙的哪些物理性质____(任意答两点),Ca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价。
(2)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_;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____。
(3)贝壳煅烧的产物之一是生石灰(CaO),反应Y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8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