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C时,A、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点时,A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2°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中含少量B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C。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描述相符的是
A.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
D.将足量的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26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甲为反应物
D.反应过程中乙、丁质量比为1: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KCl( KClO3) | 少量MnO2 | 加热 |
B | NaOH( NaCl) | 适量稀盐酸 | 蒸发结晶 |
C | C( Cu) | 足量稀盐酸 | 过滤 |
D | Cu(NO3)2溶液( AgNO3) | 过量的铜粉 | 过滤铜粉 |
A.A B.B C.C D.D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反应是否发生,丽丽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及目的_____。
(3)当观察到烧杯中溶液颜色_____时,说明酸碱恰好中和反应。
(4)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力程式_____。
(5)仿照填写下用圆圈内的空白,其反应的实质是_____。
(6)若将50g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与50g质量分数8%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后,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7)酸、碱,盐水溶液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溶解时能产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叫做电离。试着写出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_____。
(8)下列关于该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序号是_____。
A 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测得溶液的pH逐渐减小,最终小于7
B 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加稀盐酸前与后的温度,发现其明显上升
C 蒸发反应后所得的无色溶液得到白色的固体
D 向一定量NaOH溶液被中滴加稀盐酸、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必备的学习能力——化学因实验而精彩。在实验室,娟娟小组关于硝酸钾做了如下实验。(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
实验操作 | 溶液标号 |
取20ml水,加入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
加入xg硝酸钾,搅拌 |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
加入4g硝酸钾,搅拌 | 得溶液③ |
加热 |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
冷却至20℃ | 晶体析出,剩溶液⑤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不饱和的溶液是_____;
(2)一定饱和的溶液是_____;
(3)溶液③的质量_____;
(4)析出晶体质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