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气(NH3)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做以...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气(NH3)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现象是酚酞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现象是溶液变红色。由实验Ⅰ说明______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Ⅱ中有同学闻到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一个小组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在AD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酚酞溶液变红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水中形成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对照实验 B、C中溶液变红,且C中变红更快 浓氨水显碱性,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 【解析】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现象是酚酞不变红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说明浓氨水可使酚酞变红; (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中MH3会发出来后,在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可使酚酞变红。烧杯B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实验; (3)①实验中可观察到B、C中溶液变红,且C中变红更快; ②因为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在热水中氨气分子温度高,运动的快,比B中的氨气分子先进入酚酞溶液中,C中先变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有点是实验在密闭容器内进行,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堂上教师按照图1装置进行分子运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某化学兴趣小组把原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1)图1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按图2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人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回答问题:①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_______

②除了证明分子不断运动,由此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 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

(3) 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ba”“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

A.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B.最早使用湿法治金的国家是中国

C.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阿佛加德罗

D.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道尔顿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 C. D.氢气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银、铁水、纯净水都属于单质    B.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 生活中用洗涤剂将油脂溶解除去    D. 不同种微粒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