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钙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B.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C.核外电子总数为40
D.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甲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乙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中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同间隔滴有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气(NH3)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现象是酚酞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现象是溶液变红色。由实验Ⅰ说明______;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Ⅱ中有同学闻到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一个小组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在A、D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课堂上教师按照图1装置进行分子运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某化学兴趣小组把原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1)图1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按图2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人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回答问题:①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_______;
②除了证明分子不断运动,由此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 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
(3) 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