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镁与氧气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与氧气生成氧化镁 B.镁与氧气生成氧化镁
C.镁与氧气生成氧化镁 D.镁与氧气生成氧化镁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数据的变化与下列图像不相符合的是
A.
B.
C.
D.
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中含有Zn2(OH)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了Zn外,还有1.N2 2.O23.CO24.H2O中的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十分好奇该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他们取一定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得到50 g溶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并对溶液的质量进行测定,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25 |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 0 | 0 | 0.22 | 0.44 | 0.44 |
试分析计算:
(1)曲线中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燃烧条件的探究(图一)
步骤1:打开弹簧夹K,用注射器注入一定量的氮气,在E处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步骤2:用注射器注人过量过氧化氢溶液,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步骤1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木炭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如图一装置如何验证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图二)
(4)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锥形瓶内的热水沸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得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