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

20175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SO2气体的质量如图l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进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 甲 1:1 【解析】 (1)可燃冰是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混合物; (2)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甲烷燃烧,热值高,污染物少,几乎没有残渣和废弃物,减少了空气污染; (3)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报警器应放在上方; (4)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合生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3)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___

4)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

 

查看答案

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等。(请举一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查看答案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