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 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 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 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已知加热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26g,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的质量为16.4g,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
在一节实验课上,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展开了探究。
(1)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的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 药品 |
① | 块状大理石、10%稀硫酸 |
② | 块状大理石、7%稀盐酸 |
③ | 大理石粉末、7%稀盐酸 |
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填实验编号)。对比甲和乙可以看出,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______。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仍有剩余,小明对此展开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反应后溶液中无盐酸;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①小丽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______,说明反应后溶液显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②小明认为小丽的实验不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于是补充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A:配制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溶液,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实验B: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溶液变为______色。
③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也不够严谨,并再次改进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猜想一不成立。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二)请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对比_______(填序号),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②处的红磷用沙子覆盖的目的是_______;④处的小石块始终无法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已知,。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
尿素[CO(NH2)2]是农业上一种常用的氮肥。如图是以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的流程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NH3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可用于_______。
(2)写出合成塔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合成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农业上如果大量使用化肥,将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若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氢气,原因是_______。
(4)用装置F和量筒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填“b”或“c”)端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