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KNO3 B.N...

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KNO3 B.NH4Cl C.K2SO4 D.Ca3(PO4)2

 

B 【解析】 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KNO3不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B、NH4Cl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 C、K2SO4不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Ca3(PO4)2不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氢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混合物

 

查看答案

100g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10

20

30

4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0

4.0

5.0

5.0

 

求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

[观察与问题]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I.从生成物角度分析,进行探究

实验一:刮下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_________有关,原因是_________

II.从反应物角度分析,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猜想镁条变黑具体与空气中的哪些物质有关,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猜想:

: CO2

: CO2         O2

: CO2        H2O

: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实验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4个实验,并持续观察10天。请将下表中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先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先集满体积比为1 : 1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再加

__________ 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先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2mL蒸馏水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先集满体积比为1 : 1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再加入2 mL蒸馏水

镁条第1天开始变黑至第1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①和②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这两个实验中____________(填不能)用烧碱代替浓硫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③的目的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和用品如图所示。

1 写出图中c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用a仪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便于控制反应快慢

B. 定量添加液体药品更方便

C. 生成氧气质量更大

3)要分离出二氧化锰,可利用__________操作,除如图仪器以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________。回收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还可以制取另一种气体,使用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请写出制备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表示物质的转化(变化在常温下进行,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不写),其中D是钙盐,C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A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 B→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 C→D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C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