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4.4g,得到108.2g 氯化钠溶液。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至0.1%)。
(3)蒸干108.2g氯化钠溶液得到固体质量大于12.6g,原因是_____。
某有机物R完全燃烧,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R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反应前质量(g) | 4.6 | 9.6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8.8 | 5.4 |
请计算:
(1)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g。
(2)5.4g水中氢元素质量是0.6g,依据_____,则R中氢元素质量也是0.6g;所以R中氧元素质量是_____g。
(3)设R的化学式为CaHbO,则a:b=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图乙中有气体生成是因为B实验中_____过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____,一定不是_____。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选用A或B装置都能制备的气体是_____,用A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使用B装置可以通过控制_____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常混有HCl气体和H2O,要收集纯净的CO2,其装置连接顺序为B-H-G-D,则H中的试剂应换成_____;不能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检验D装置收集满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
(4)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N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室制取少量NO2气体的方法是废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NO2气体。
①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
②若用F装置来收集NO2,气体应从接口_____(填序号)处进入集气瓶。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在制取NO2时你认为在装置F后连接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5)I中的现象是量筒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室中有一包由KC1、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你回答 下列问题:
(1) X溶液与Ba (OH)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 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Y溶液与Ba(OH)2溶液调换顺序,会造成KCl固体中混有_____(写化学式);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写出实验中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化学键盘”,九个键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
(1)己知的七种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
(2) Fe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化学键盘”的解锁规则是:若连线两端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则此次滑动成功有效。同学们设计了两种解锁方式:
①从左下角的CaCO3出发,依次经过盐酸、Fe、x,最终到达y,滑动四次,解锁成功。请写出图中x(氯化物)、y(盐)的化学式:x_____,y_____。
②从左上角的CO2出发,滑动两次,到达右下角的CaO,解锁成功。请在图中将你认为可以解锁的一条通道涂黑或画斜纹线_____,并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