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可燃...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可燃冰燃烧

C.简易装置净水

D.制取蒸馏水

 

B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简易装置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制取蒸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40g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9g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2)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

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_____g

 

查看答案

(一)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在A—E中选)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O2    BNH3    CH2    DCO2

(4) B 装置分液漏斗改为长颈漏斗并增加多孔塑料板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为:_______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气体;

然后,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二)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猜想: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了红色。

(实验结论)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_____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

生活无大事,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

将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 法使硬水软化;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家庭煤气泄露,立即开油烟机排气。

以上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

现有ABCDE 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提示: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不能与 A 溶液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  ⑤

(3)C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X鉴别DE时,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X为稀盐酸,写出有明显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X为澄清石灰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