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2018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乘坐公交车出行 B. 循环使用教科书
C. 废弃物品焚烧处理 D.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汽油挥发 C.高粱酿酒 D.玻璃破碎
做完加热铜片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10g此样品,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9.2 | 8.4 | 7.6 | 7 | 7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10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所加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等行业。已知 CuCl 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 的制备流程如下:
(1)“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2CuCl2+Na2SO3=2CuCl↓+2X+SO3,X 的化学式为_____,SO3 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操作 a”的名称是_____。
(3)160 g CuSO4 与足量 NaCl 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 CuCl 最多是_____g。
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小娟做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Ⅰ | 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 _____色 | 盐酸与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 |
Ⅱ | 加入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 盐酸与氢氧化钠未发生化学反应 | |
Ⅲ | 步骤Ⅰ、Ⅱ的废液混合 | 有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 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填序号) A 酚 酞、氢氧化钠 B 酚酞、氯化钠 C 酚酞、氢氧化钠、氯化钠 |
(实验反思)(1)小勇认为小娟实验步骤Ⅱ的结论不正确,小娟另取试管重新做了步骤Ⅱ的实验,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填字母),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A 溶液变成蓝色 B 溶液溶液红色恰好退去
(2)小娟将步骤Ⅲ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过滤,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再倒掉,以防止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