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利用如图装置收集产生的氢气。
(查阅资料)
圆粒状锌的直径通常为 3-4 毫米,粉末状锌的直径通常为 0.3-0.5 毫米。
(进行实验)
实验 1: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锌与硫酸反应的实验。
编号 | 温度/℃ | 硫酸体积/ mL | 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 锌的形状 | 锌的质量 /g | 收集30mL氢气所用的时间/s |
1-1 | 20 | 20 | 10% | 圆粒状 | 1 | 170 |
1-2 | 30 | 20 | 10% | 圆粒状 | 1 | 134 |
1-3 | 40 | 20 | 10% | 圆粒状 | 1 | 107 |
实验 2:在相同温度下,继续进行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编号 | 温度/℃ | 硫酸体积/ mL | 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 锌的形状 | 锌的质量 /g | 收集30mL氢气所用的时间/s |
2-1 | 20 | 20 | 10% | 圆粒状 | 1 | 170 |
2-2 | 20 | 20 | 10% | 粉末状 | 1 | 47 |
2-3 | 20 | 20 | 20% | 圆粒状 | 1 | 88 |
2-4 | 20 | 20 | 20% | 粉末状 | 1 | 26 |
(解释与结论)
(1)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能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3)实验 1 的目的是_____。
(4)实验 2 中,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越快”的结论,需要对比的实验_____(填编号)。
(5)实验 2 中,通过对比 2-1 和 2-2,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通常使用锌粒而不用锌粉的原因为_____。
(7)实验室中若使用 6.5g 锌粒制取氢气,理论上制得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能证明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2)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丙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由该实验现象推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_____。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如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b 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在 a 处放_____。
(2)c 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烧杯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 1~6 的孔穴中,分别滴加 2 滴紫色石蕊溶液。
(1)PH<7 的孔穴有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2)孔穴 6 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_____(填“酸性”或“碱性”)。
(3)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
(4)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
(5)再向孔穴 4 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
(1)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填序号)。
(2)蒸发过程中有固体析出时,食盐水是 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称量精盐质量时,将精盐放在托盘中的纸上,天平指针偏左,合理的操作是 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
A 溶解和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B 蒸发过程中待溶液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纯净物
(5)举出生活中利用过滤原理的例子 _____。
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某车站候车室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红磷需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
(2)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_____%。
(3)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 _____(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