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根据A烧杯、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符 号)。D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讨论1]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从宏观角度回答)。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符号)。
[分析与讨论2]
有同学认为可以向B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从而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认为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并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一般来说,通常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现有一包含有杂质的BaCl2固体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为了研究样品的组成,进行了如下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出求解10g滤液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样品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过程中,用数据说明滤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6)样品中BaCl2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 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D、E分别属于酸、碱、盐中的某一种,B、 C属于单质且B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E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D_______, E_______,F________。
(2)F→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
(1)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可选择图中__________(填仪器或装置的标号),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______时, 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_______,使试管内压强______,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1)比较和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现有A、B、C、D四个实验,如果按照实验的具体目的分类,可以将D与___________ (填“A”或“B”或“C”)分为一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可知:碳酸盐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盐。如:碳酸钙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请写出向不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因此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一般___________(能,不能)用碳酸钠溶液除去,你想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下图为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来看,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你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
(2)请在图B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使此反应的微观模拟过程完整_____________;
(3)画出质子数比一个氧原子的电子数多三个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