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 CO2 通入NaOH 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实验 I | 实验II |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Ⅱ中步骤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CaCl2溶液也可以用_____(填字母)代替达到实验目的。
A 硝酸钡溶液 B 氯化钾溶液 C 碳酸钾溶液 D 硫酸钠溶液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
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认识仪器: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分离物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分离剩余的物质需进行过滤,过滤需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
图中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俗称苏打,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可用作补钙剂,E、F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A的用途有_____(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的化学式_____。
(3)写出C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CuSO4 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1)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
(4)过程Ⅰ、Ⅱ中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t1℃时,向盛有等体积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1℃时,_____(选填“①”或“②”)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选填“a”或“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 t1℃时,试管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试管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①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1)物质丙属于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反应前后,_____(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3)物质丁的化学式____。
(4)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