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 CO2和2.7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 ②一定不含O元素 ③可能含O元素 ④一定含O元素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3 ⑦该物质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④⑥⑦ C.①③⑤ D.①④⑤⑦
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W四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Y、Z、W分别与足量的浓度相等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产生H2的质量是:Y>X>W>Z
B.X、Y、Z、W依次可能是:Al、Mg、Fe、Zn
C.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W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依次是:W>Z>Y>X
下列关于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C.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是利用其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D.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良好的导电性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B | 除去KCl中的KClO3 | 加入少量MnO2然后加热 |
C | 除去N2中的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D | 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 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
A.A B.B C.C D.D
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降低着火点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使之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隔绝氧气 D.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丙>乙>丁>甲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