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 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2018年5月18~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下列措施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A. 活性炭除臭 B. 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C. 石墨做电刷 D. 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6.8g放入烧杯中,加入23.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并用15.0g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4.8g干燥固体(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请计算:
(1)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若将上述23.0g稀硫酸,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_____。
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操作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现象 |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
实验结论 | —— | 实验结论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 |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5mL 10%的稀硫酸。 | 有气泡产生 |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 | 1 | 2 | 3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 | 有气泡产生 | 无明显现象 |
(1)实验1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_____。
(2)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试剂A是_____溶液(填序号,下同),试剂B是_____溶液。
A 硫酸铜 B 氯化钠 C 硫酸钠 D 氯化锌
(拓展延伸)若要验证金属铁、铜、铝的活动性强弱,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可选用_____溶液(填序号)。
a.稀盐酸 b.硫酸铜 c.氯化铝 d.硫酸亚铁
人们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过程中要注意通风,如果氧气不足会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老师指导下制取氧气和甲烷,并检验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
(1)小王用无水醋酸钠(化学式为CH3COONa)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填序号)。
(2)小李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从上面选择装置图,正确的组装顺序为_____(填序号)。
(3)图2是小张对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产物进行验证的实验(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温馨提示: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蓝,常用于验证水的存在。)请回答:
①如果将甲、乙装置顺序进行交换,则不能验证燃烧产物中的_____;
②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按上图所示进行验证 | 甲装置中_____ | 燃烧产物中有H2O |
乙装置的质量增加 | 燃烧产物中有_____ | |
丁和戊装置中无明显现象 | 燃烧产物中没有CO |
③请写出该实验中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