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
B.氢氧化钠、火碱、NaOH
C.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D.氧化钙、熟石灰、CaO
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 浓盐酸 B. 氯化钾溶液
C. 浓氨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和Na2CO3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可加入适量___________溶液除去。
(3)“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________(填序号)。
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
(4)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______g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铁的锈浊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
实验次数 | 1 | 3 | 4 | 5 | 6 |
取样品质量(g) | 31.0 | 31.0 | 31.0 | 31.0 | 31.0 |
取稀硫酸质量(g) | 3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产生气体质量(g) | 0 | a | 0.3 | 0.5 | 0.6 |
(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_____,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a的数值为_____.
(3)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_____
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 12.5 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 100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至 0.1 g)。
(3)A 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 K1、K2,再(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 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X”、“Y”、“Z”)。Y 的体积分数在 60s 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6)实验二中,200s 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