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1)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______ 、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核能为主要的消耗能源。其中核能属于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人类正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单价上涨的现实困惑。下列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砍伐树木作燃料 B开发核能
C利用风能 D利用太阳能
核电是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的新能源。目前我国已有大亚湾和秦山一期核电站在运营,在建的核电站有秦山二、三期、岭澳、连云港等核电工程项目。 核能的利用和开发可促进经济发展,还能____________ (至少两点)。
当今化石能源发生危机,积极发展核能,带来希望。国际社会对核电站的安全性高度重视,造成核电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核废料不好处理
B.核能发电技术还不成熟
C.只有核裂变可控,核聚变不可控
D.意外发生核泄漏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实验室模拟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取35g石灰石样品(假设杂质受热不分解且不与酸反应),煅烧一段时间恢复到室温,测得生成1lg二氧化碳。向剩余固体中逐滴加入某盐酸至不再反应为止,又生成2.2g二氧化碳,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的氯化钙质量关系如图:
.
(1)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2)a点溶液的pH_____7(填“<”“>”或“=”);
(3)求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是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