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从...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是利用日光、风力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进一步食盐析出,这种方法在化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有铁粉、氯化钠、活性炭和水,其发热原理就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水、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稀硫酸检验发热剂是否有效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_________(填“仍有效”或“已失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内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蒸发结晶 氧气 加速铁粉生锈,更快放出热量 仍有效 Fe+H2SO4=FeSO4+H2↑ 【解析】 (1)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内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2)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进一步使食盐结晶出来,即蒸发水后得到食盐晶体,该方法为蒸发结晶; (3)①根据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水、氧气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生锈,更快放出热量; ③用稀硫酸检验其是否有效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说明仍有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O(NH2)2,它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化学肥料。尿素是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早在17371785年,德国医生博哈夫和法国实验员鲁埃分别通过蒸发尿液获得了尿素。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而具有相同服效的硫酸铵化肥,如果长期施用,就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化肥的分类,尿素属于__________(填“氮”“磷”“钾”或“复合”)肥。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3)蒸发尿液可获取尿素,由此可以推断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4)尿素转化为碳酸氢铵,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物之一为尿素

b 尿素施用在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

c 尿素、碳酸氯铵、碳酸铵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 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查看答案

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800s时,曲线①表示的溶液显酸性

B. 曲线②NaOHCO2发生的反应

C. 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D. 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吸收的CO2一样多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与硫酸铵固体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或闻气味

C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D

除去CaO中少量CaCO3

加入适量的水,过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 + 2HCl = CoCl2 + H2   CoCl2 + 2NaOH = Co(OH)2+ 2Na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 Co(OH)2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 Co(OH)2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D. 氢氧化钴难溶于水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 该反应原理为

C. 反应前后物质均为混合物

D.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