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4.8
B.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铟原子的质子数是49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厨房中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B.洗衣服用的PE(聚乙烯)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青少年喝高钙奶,是为了补充钙原子
D.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4个氮原子:N4 B.铁离子:Fe2+
C.硫酸铝:AlSO4 D.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
A.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 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
(4)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
(1)溶质为NaOH和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pH=9 | 该溶液显 ______ 性 |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 有 ______ 生成 | 猜想(4)不成立 |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 ______ 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同学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CaCO3↓+CO2↑+H2O,纷纷提出,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反应原理与之相似,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反思应用)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黄铜是以Zn为主要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蓝色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固体D的成分有______(填化学式)。
(5)步骤Ⅰ、Ⅱ中均涉及的操作名称为______,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6)蓝色溶液A的质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