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 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 ④溶剂的质量; 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右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20 | 40 | 5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6.6 | 37.0 |
KNO3 | 31.6 | 63.9 | 85.5 |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1)a点对应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者“不饱和”)
(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质量分数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该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对应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
(3)A点表示甲物质在40 ℃时的不饱和溶液,若在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饱和状态需___。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 ℃时,60 g甲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 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