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0 g食盐正好达到饱和,现将0.9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可归入图中________(填“Ⅰ”“Ⅱ”“Ⅲ”或“Ⅳ”)区域;现有已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t1℃时,溶解度相等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
②B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质A,要除去A得到较纯的B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
③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乙试管内的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物质在_____℃时溶解度相同。
(2)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
(3)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_____。
(4)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下图中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
(2)t2 ℃时若要从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则需恒温蒸发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20 ℃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镁条,再加入5 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变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___。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 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 ④溶剂的质量; 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右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20 | 40 | 5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6.6 | 37.0 |
KNO3 | 31.6 | 63.9 | 85.5 |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1)a点对应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者“不饱和”)
(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质量分数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