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1)为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中和,小华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亮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实验 |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 | _______ | _______ | 恰好中和 |
乙 | ______ | _________ | 第二种可能性 |
(2)玲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她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玲玲提出用酚酞试液检验,你认为该方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请你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
现有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处有白色粉末状固体,某同学感到很好奇,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1)该同学得出猜想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想证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因此小明同学认为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你认为对吗?______(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物质A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
(2)E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据图回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B 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实验中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它有助于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有时可以用小苏打治疗,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现象为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