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资源带,天然气的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
(1)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水合物,它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发出_____色火焰,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可燃冰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中容纳一个甲烷分子或一个游离的水分子,若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了甲烷分子,另外2个被2个游离的水分子所填充,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以表示为(______)
A CH4·2H2O B CH4·6H2O C CH4·8H2O D CH4·10H2O
(3)可燃冰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清洁能源”。你认为可燃冰优点有_____,也有人认为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是一柄双刃剑,需要慎重对待,其理由是_____。
(4)南海可燃冰带的发现为我国在使用高效的新能源领域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开拓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二种)_____。
2012年5月9日,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中国南海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总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深水海域已经成为国际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域。则回答:
(1)化石燃料是当今人类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中有煤、_____和天然气,则三种化石燃料都属于____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石油又叫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通过加热气化、冷凝、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________)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3)石油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发生物理变化
C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 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综合利用
(4)为了珍惜石油等化石燃料,我们从生产、生活中如何考虑践行低碳生活_____。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则:
(1)天然气、煤和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_。
(2)页岩气开发将改变我国现在的能源格局,为环境保护带来积极影响。下列环境问题与煤炭(主要成分为C)没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填字母)。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下表格中提供页岩气和煤炭各1g完全燃烧:
| 产生CO2质量 | 放出的热量 |
页岩气/g | 2.75g | 56kJ |
煤炭/g | 3.67g | 32kJ |
则与煤炭相比,使用页岩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被誉为未来能源的“明星”。则回答: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甲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和______。燃烧时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___能。
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重庆涪陵是页岩气资源富集地区。
(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三大化石能源是:石油、 和天然气。
(2)页岩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页岩气中常含有剧毒的H2S气体,开采时若发生泄漏,可以喷射氢氧化钠溶液与H2S形成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一会儿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二:溶质只有硫酸钠;猜想三: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 论 |
①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 |
②再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溶液至过量 | ______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
(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