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 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 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X 的化学式为______ |
_____ |
此反应无Cu 生成 |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 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 Na | Mg | Al | Fe |
1% | 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响声,钠颗粒逐渐消失,有蓝色沉淀生成 | 红色固体生成,镁条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 |
红色固体生成,间接性产生极少量气泡 |
红色固体生成,无气泡产生 |
3% | 有时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 | 有大量气泡产 生,其他现象同上 | 红色固体生成且固体体积逐渐变大,产生少量气泡 | 红色固体生成,其体积变化不明显,产生少量气泡产生 |
10% | 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 | 有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 | 铝片由银白变成红色,产生少量气泡 | 红色固体生成,缓慢产生极少量气泡产生 |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对烧烤用的“锡纸”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结合金属的颜色、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可能是锡、铝、镁、铁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铝的熔点 2045℃;
②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 价的锡盐;
③金属锌似晶体状,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室温下,锌较硬且相当脆。
(初步探究)同学们结合金属的主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实验方案 | 现象 | 结论 |
1 | _____ | 无明显现象 | 金属不可能是铁 |
2 | 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锡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 “锡纸”条熔化但没有滴落,也没燃烧。 |
金属不可能是___ |
(深入探究)同学们对于“锡纸”到底是什么金属。进行了深入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同学:(1)将“锡纸”条卷成和铁钉一样粗细,先在 20%的盐酸中浸泡至产生较多气泡,再取蒸馏水清洗,然后浸在蒸馏水中备用。
(2)将打磨后的铁钉和备用的“锡纸” 条分别放入到装有 5 mL 15%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锡纸”条表面产生的气泡速率比铁钉快。
(实验结论)制作“锡纸”的金属是_____。
第二组同学:取备用 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也得出和第一组相同的结论,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1)“锡纸”在酒精灯上加热,“锡纸”熔化但没有滴落的原因是_____。
(2)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 3 克烘干的备用“锡纸”片放入装有硫酸锌溶液的试管中,5 分钟后,取出“锡纸”片,洗涤、烘干、称量。反应后金属质量范围是_____。
如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来捕捉二氧化碳,并利用二氧化碳的部分流程图:
(1)如图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操作,使用其喷雾的原因是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
(2)该过程中操作Ⅰ是_____,请写出该过程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_____。
(3)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实习“零排放”生成下列有机物,这种产物不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甲醇(CH4O) B 甲酸(CH2O2) C 乙醇(C2H6O) D 乙酸(C2H4O2)
O2、H2、CO2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 CH4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用字母A~F 填空)装置。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 O2时,加入的固体起_____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干燥 H2 时加入的试剂是_____(填名称)。若用装置F收H2,其原因是_________.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和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再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个数不变,则分子个数一定不变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碱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