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_____,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B: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_____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
(3)小光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中溶质的成分,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第一步: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_____溶液 | _____ |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第二步: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溶液 | _____ |
写出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后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_____证明反应的发生。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甲:用可燃物红磷和白磷进行探究,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固体A为_______。
(2)实验乙: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点燃。
①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出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B为黑色固体,C、E均为无色气体,其中E是最轻的气体,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F、G均为金属单质,其中F为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G可能是_____(填写化学式)
(2)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室制取较为纯净的气体E时可用_____法进行收集。
农业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1)若需要配制100 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 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化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下表列出了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一些pH及一种主要成分(其他成分未列出)。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名称 | 食醋 | 白酒 | 白糖水 | 石灰水 | 纯碱溶液 |
主要成分 | CH3COOH | C2H5OH | C12H22O11(蔗糖) | Ca(OH)2 | Na2CO3 |
溶液PH | 3 | 7 | 7 | 11 | 10 |
试回答:(1)将上面①—⑤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
(2)当有人被蚊虫(体内含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