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湿衣服晾干 C. 菜刀生锈 D. 开水沸腾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 + 2H2O = 2Ca(OH)2 + O2↑请回答:2.88g过氧化钙放入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
马鞍山市树香樟树深受人们喜爱,香樟树的树干和树根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黄樟醚(C10H10O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1)x=____________。
(2)黄樟醚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3)8.1g黄樟醚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1)小林准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②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mL | 。 |
② |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 |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
a.实验①结论是_____________ 。
b.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c.实验②中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d.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_________。
| 加入过氧化氢酶 | 不加过氧化氢酶 | ||||
反应温度/℃ | 25 | 37 | 42 | 25 | 37 | 42 |
收集到气体体积/mL | 39 | 56 | 34 | 5 | 5 | 5 |
直到18世纪末,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才认识水的组成。
(1)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水时,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时,A、B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理论上为1∶2,但实际的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宝贵的资源。
①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____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②自来水厂从长江取出的水经沉淀、过滤、____________等操作,可将浑水变清水。
安徽“两淮”煤炭资源丰富,以下是某实验室设计的以煤为原料制备尿素和乙二醇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气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Ⅰ.H2O+CCO+H2;Ⅱ.CO+H2OCO2+H2,这两个反应中的还原剂分别是_______。
(2)煅烧炉中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3)在高温高压条件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C2H6O2)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