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近期热映的《复仇者联盟 4》引发了不小的观影潮,深受观众喜爱的钢铁侠早期利用金属...

近期热映的《复仇者联盟 4》引发了不小的观影潮,深受观众喜爱的钢铁侠早期利用金属钯(Pd)制造出方舟反应炉来维持生命,如图是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钯原子核内有 46 个质子

C.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6.4g

D.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 8

 

B 【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A、钯原子属于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A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6,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6,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C不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18,故D不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下图,其中错误的是

A.查漏 B.装药 C.收集 D.验满

 

查看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古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查看答案

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滴加质量分数为溶液(见图丙),溶液的变化如图3-4-7所示。则与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请计算该溶液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下图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_________

4)乙组的中和反应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碳 酸钠。某海边工厂利用贝壳、海盐等生产纯碱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工业上常用_____的方法制取氮气,该过程属于_____变化。

3)操作 a 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在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

4)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  CO2 加剧温室效应。下列做法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__(填序号)。

焚烧秸秆肥田    b  提高火力发电量    c  大力使用清洁能源

5)有一种处理 CO2 的方法,是将 CO2 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

 

查看答案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_____。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提出质疑,其理由是_____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是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