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系列实验
实验一: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方案A | 方案B |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_____(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_____。
实验二: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13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进行计算)_____
实验三:为研究碳酸钠、氢氧化钙、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C中酚酞均变_____色,证明Na2CO3和Ca(OH)2溶液呈碱性。
(2)B、D试管内的物质在烧杯E中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由此能否说明B中有反应物剩余?请你判断及说明理由_____,E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是_____(填化学式),可能含有的是_____(填化学式)。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
(2)甲兴趣小组用上述装置测定KClO3和MnO2混合粉末中KClO3的质量分数。
①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②KClO3和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反应
③装置D装满水,也可用于排水法收集O2,则O2应从导管_____(填“m”或“n”)通入。
(3)乙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块状和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反应发生后,锥形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①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曲线_____(填“X”或“Y”)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③点_____(填“a”、“b”、“c”或“d”)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④两个锥形瓶中都完全反应结束后,两者产生的二氧化碳,_____(填字母)。
A 粉末状碳酸钙多
B 块状碳酸钙多
C 一样多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滴管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结合图2中有关信息可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物质 | 0 | 20 | 40 | 60 |
KNO3 | 13.3 | 32.0 | 63.9 | 110 |
NaC1 | 35.7 | 36.6 | 37.3 | 38.4 |
10℃时,将固体KNO3、NaCl各2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①、②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10℃,现象如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固体甲是NaCl的证据是_____。
(2)下列关于10℃时,甲、乙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编号)。
A 溶液中溶质质量:烧杯①>烧杯②
B 烧杯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烧杯①中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C 将两个烧杯中溶液升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烧杯①=烧杯②
D 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中物质全部混合,温度保持10℃,则仍有固体未全部溶解。
(3)4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40克KNO3,恒温蒸发掉_____克水时(结果精确到0.1),开始析出晶体。
(4)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现将经提纯的KNO3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
我国科研团队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A、B、C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反应中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公共场所可以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消毒,过氧乙酸由_____种元素组成,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2molC2H4O3中含有_____g氧元素,含_____个过氧乙酸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