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
已知: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________。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 反应。
(1)按物质分类,C属于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B ______;
(3)写出C的一种物质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NaO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钠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镁离子 _____
(2)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
(3)4个碳酸根离子 _____
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 分别是四种粒子的 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X=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序号)。
(5)A、B、C、D中属于离子的是______(填序号).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12 g的乙物质能完全溶于50 g的水中
B.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 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