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 1 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 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 t1 ℃时,把 50 g 物质 a 加入 到 200 g 水中充分搅拌、静置,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 t3 ℃时,将 150 ga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 g。
(4) 取固体 a 进行如图 2 实验,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烧杯 C 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 0.1%)。
过氧化氢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工业上常将其转化为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与过碳酸钠晶体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钠 B.石灰水 C.盐酸 D.二氧化锰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 组试剂是( )
A.甲:Na2CO3、稀 HCl 乙:NaOH
B.甲:Al、稀 H2SO4 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 乙:AgNO3
D.甲:Cu、稀 H2SO4 乙:BaCl2溶液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小郑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 程观察到碳酸氢铵固体消失,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馨提示: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A.实验中棉球变红,说明生成 NH3
B.该实验能体现环保的设计思想
C.该实验设计复杂,只需把碳酸氢铵直接放于蒸发皿加热,固体消失可证明发生分解
D.加热碳酸氢铵可发生反应:NH4HCO3 NH3↑+CO2↑+H2O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溶液变红,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
B. 若只有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 若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 若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用100克7.3%的稀盐酸恰好中和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改用等质量、等质 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