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食用低钠高钾盐,能够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里的“钠”、“钾”指...

食用低钠高钾盐,能够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里的“钠”、“钾”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离子

 

B 【解析】 这里的钠、钾等是指元素,与具体存在的形态无关。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或质量分数)来描述。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工固氮每年能生产11.9亿吨氨(NH3),反应原理为:N2+3H22NH3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人工固氮每年固定氮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每年全球雷电固氮约能固定0.98亿吨氮气,人工固氮固定氮气的质量相当于雷电固氮____倍。

 

查看答案

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Fe2O3粉末。

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有关,产物可能是Fe3O4FeOFe

几种物质的性质

 物质性质

Fe

Fe2O3

FeO

Fe3O4

 颜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已知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1)(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_________(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全部为Fe     

猜想:全部为Fe3O4

猜想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①有无色气体产生,

②溶液呈棕黄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________正确。

(评价与反思)(3)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

(实验2)采用实验1后的剩余物可制备三氯化铁,三氯化铁(FeCl3)可用于金属蚀刻等。

(查阅资料)①通入Cl2可将FeCl2溶液转化成FeCl3溶液。

FeCl3蚀刻铜反应原理:废铜电路板上的铜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CuCl2

FeCl3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而FeCl2CuCl2不能。

将实验1后的剩余物进行分步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铁的质量变化如图:

4)操作可除去固体残渣,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5)通过操作,氯化铁的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6)通过操作,得到d溶液,检验d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氯化铁的方法是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示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b 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能就开始收集,原因是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则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若用C D装置来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则与e端管口相连的是___(填“c”或“d”),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查看答案

2019年我国高铁总里程将突破3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宏伟目标。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性。

2)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腐蚀,其原理是______

3)铁路焊接的原理为:高温下,铝与氧化铁(Fe2O3)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反应。

4)某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废料按图进行回收并合理应用:

①步骤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古代“湿法冶金”的原理与图中步骤_(填“Ⅰ”、“Ⅱ”或“Ⅲ”)的反应原理相同。

③从“不溶物A”中提纯铜单质可用的方法有__

 

查看答案

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变化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若乙是五氧化二磷,则甲可以是

2)如图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