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用“硝酸钡、氢氧化钡、碳酸钾”三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
(1)甲组同学用______测得碳酸钾溶液的pH大于7,同学们因此推理得知: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2)乙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完毕,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管内的物质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K+,还含有什么离子?
(作出猜想)猜想一:含有OH-、NO3-、CO32-
猜想二:含有Ba2+、______(填离子符号)
猜想三:含有OH-、N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一正确 |
(评价与交流)
(1)你认为乙组同学们的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若将硫酸钠溶液换成足量的________,就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如需控制反应速率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
(3)可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时,开始收集。
(4)SO2是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
一瓶干燥的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⑤(填序号),图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从C→D的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生成,E为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化学式:A____,F______。
(2)在A→E的反应过程中,A与B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实验创新是重要的学科素养。小明用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的两个实验。
(1)探究炼铁原理如图: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实验时,酒精灯加灯罩的作用是_________,A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探究微粒性质如图:加入试剂X,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剂X可能是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答一点)。
电缆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列方案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
(查阅资料)
①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
②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1)操作M名称是_______。
(2)蓝色溶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浅绿色溶液B经系列操作(I)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该操作的顺序为_____(用a、b、c 表示)。
a.冷却结晶 b.过滤 c.加热浓缩
(4)该方案中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铁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从固体C 中获得纯净的铜,操作(Ⅱ)的具体处理方法是:加入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原因是碳原子的________不同。
(2)家用燃料含有碳元素,燃烧不充分会产生_______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
(3)打开一瓶碳酸饮料的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
① 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的现象是______。
② A中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______。
(4)利用太阳能可将CO2和水转化成合成气(CO和H2),再将CO和H2合成甲醇(CH3OH)。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