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100%。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有( )
A.CO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2 D.CH3OH和H2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②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有白烟雾冒出;③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高;⑤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⑥草木灰和碳酸氢铵是常用的肥料,所以将二者混合施用,可增加肥效。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不需借助别的试剂即可鉴别Na2SO4、BaCl2、K2CO3、NaNO3四种溶液
B.为检验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Zn、Cu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C.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为除去NaOH溶液的少量Ba(OH)2,先加入适量CuSO4溶液再过滤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①②④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产生大量气泡,则M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产生黄色溶液,则N可能是氢氧化铁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不变红 |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全部变质 |
B |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
C | 向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不发生化学反应 |
D |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 试管内液面上升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
A.A B.B C.C D.D
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右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