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很多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因此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回收。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
①纸张;②塑料;③玻璃;④金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沂河源头,水潺潺;螳螂河畔,柳青青。”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保护绿水青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露天烧烤,随意排污 B.节约用水,保水护水
C.垃圾分类,再生利用 D.拆除违建,种植花草
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鲜牛奶变质 B.菜刀表面生锈 C.西瓜榨成汁 D.洁厕灵除垢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疫情期间可用于进行消毒。高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所以一定不能用原液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需要把浓度为15%~20%的原液稀释为0.3%~0.5%的稀溶液。
(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取质量分数为20%原液30g倒入_____kg的水中,立即加盖,摇匀,这样就配制成了0.4%的过氧乙酸消毒液。
市售“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NaA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第一组同学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第二组同学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_____(填化学式);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看到_____,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_____(填名称);
猜想五:镁粉和炭粉。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1)不溶物D是_____(填名称);
(2)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正确。
(原理探究)
第三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有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的过程是首先生成一种碱,这种碱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又变成另外一种碱,请写出生成另外一种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