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为 。
(2)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______。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此发酵粉的保存方法是_____。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某气体能与氧气反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4)用装置C收集NH3,该气体应从______(填“b”或“c”)端通入集气瓶。
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C2+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如缺少将导致贫血。试回答:
(1)A元素的名称是:_____。
(2)B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_____。
(3)D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1)步骤Ⅲ、步骤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
(2)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_____。
“南海一号”的发掘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_____材料。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崇,原因之一是铁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______症。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