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一汞原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构成不同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pH B.给液体试剂加热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 《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 《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 《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50g装入烧杯中,每次滴加50g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及图像如下: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50 |
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 100 | 150 | 197.8 | 245.6 | 295.6 |
请根据有关信息计算:
(1)a的数值为________。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a、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b、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c、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实验探究I]甲组设计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甲组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步骤1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溶液中含有_____ |
步骤2 | _____ | _____ | 溶液中含有Na2SO4 |
实验结论是_____。
[实验探究Ⅱ]乙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人126g该样品,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128.8g。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注射器可以换为_____,也能控制液体试剂的滴加速率。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N2,继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135.2g。
(6)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10%,若没有D装置,实验结果将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
实验员王老师要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供同学们使用,如图表示了他的实验操作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B操作中有一处错误是_____,应称NaOH的质量是_____g,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仪器③的规格应是_____(选填“50mL”或“100mL”),量取水时除仪器③外,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_____。
(4)E操作中④的作用是_____。
(5)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填序号)。
①B操作中砝码与NaOH放颠倒了(1g以下用游码)
②C操作中使用的烧杯内壁有水
③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