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O4•7H2O)古称绛矾,《新修本草》记载“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窑未见风者。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其变色产生兴趣,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ⅰ.含有Fe3+的盐溶液遇KSCN溶液会变红。
ⅱ.保存FeSO4溶液时要加入稀硫酸和铁钉,置于阴凉处。
(进行实验)
实验1:分别取等量10% FeSO4溶液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操作 |
|
|
|
实验现象 | 溶液逐渐变为黄色 | 更长时间后溶液变为黄色 | 溶液颜色不变 |
实验2:分别取等量10% FeSO4溶液进行下列四组实验
编号 | A | B | C | D | |
实验 内容 |
|
|
|
| |
现象 | 30min | 变黄 | 不变色 | 变黄 | 不变色 |
2h | 黄色加深 | 不变色;滴加KSCN溶液,略显红色 | 黄色加深 | 不变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
实验3:如图所示,取10%的Fe2(SO4)3溶液20mL于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铁粉,搅拌,观察到铁粉减少,溶液变为浅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探究了__________个问题。其问题之一是_____________
(2)探究2的B实验中,FeSO4溶液变质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SO4+ 2H2SO4+ O2=2Fe2(SO4)3+_______
(3)实验3探究铁钉在抑制硫酸亚铁变质中所起的作用,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4)从实验结果看,单纯向FeSO4溶液中放入铁钉,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抑制FeSO4变质。
(5)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能抑制其变质,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稀盐酸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
(1)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得出“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
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请从两个方案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方案A计分。
方案A | 方案B |
| |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该方案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该方案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
依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天平的示数将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2打开K1,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用实验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至液面不再变化时,上升到不足“1”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实验3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经检测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__________。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NH3)为原料制备碳酸钠,主要流程如下:
注:母液是含有NaCl、NH4Cl的溶液。
(1)溶解池中加装搅拌器的目的是________。
(2)分离器中,分离出NaHCO3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
(3)碳化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