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试管A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试管B中溶液变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小组同学重新进行实验,但现象相同。为此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探究A试管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A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猜想二:可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
[设计实验]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猜想二正确 |
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B试管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甲同学:可能与O2有关;乙同学;可能与______________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目的 | 现象 | 结论 |
① 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 __________ | 溶液先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 自己的猜想不正确 |
② 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 __________ |
(2)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乙同学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用碳酸钠溶液鉴别氯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1)如果试管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试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为处理实验废液,小组同学对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二氧化碳全部逸出,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分析]小涛认为一定有氯化钠,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可能有HCI、Na2CO3、C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本环节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HCI、Na2CO3溶液、CnCl2溶液、铁粉)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 | 取烧杯中溶液样品,加入铁粉 | _________ | 溶液中含有HCl |
② | 取烧杯中溶液样品,滴加氯化钙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中不含Na2CO3 |
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溶液中含有CaCl2 |
[结论]废液中的溶质是HCI、NaCl、CaCl2。
[反思]小梅认为根据步骤①的现象,步骤②可以省略,原因是___________。
[应用]本实验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若在不使用其他药品时,将实验后废液处理成中性后排放,在氢氧化钠、生石灰、石灰石三种物质中,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甲中配好的溶液转移到仪器①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甲中称量氯化钠前天平需_________;若其他操作正确, 按图操作,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根据实验目的,请在图中将标签上的内容填写完整____________。
(3)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已知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他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且图中所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反应),其中B、C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D俗称纯碱,E是胃液的主要成分,F可被磁铁吸引,G的溶液显蓝色,H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请回答: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A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__。
(3)D、E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图中反应与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氧化铁和不溶于酸的杂质,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1)步骤Ⅰ、Ⅱ、III都需进行操作A,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除溶液颜色变化外,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判断加入B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19年1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1)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助燃剂是N2O4,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嫦娥四号使用了大量铝合金,铝不仅密度小,耐腐蚀能力也较强,铝的耐腐蚀能力较强的原因是______。
(3)嫦娥四号上国旗的材料是用聚酰亚胺制成的,聚酰亚胺属于____________(填“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
(4)南昌凯迅光电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用于装备嫦娥四号。已知镓在周期表中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镓原子核内电子数为31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C图中x=31
D镓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