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化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瓷器破碎 D.牛奶变酸
绿矾(FeSO4•7H2O),在医药、净水、化肥、农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小组的同学在用绿矾配制FeSO4溶液时发现,溶液颜色会由绿变黄,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ⅰ.FeSO4溶液如果长时间显露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发生反应转换成Fe2(SO4)3 ,色泽由最初的浅绿色或淡绿色转变成黄色。反应生成的Fe2(SO4)3遇KSCN溶液会变红。
ⅱ.保存FeSO4溶液时要加入稀硫酸和铁钉,置于阴凉处。
(提出猜想)
影响FeSO4溶液与氧气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浓度、溶液酸碱性、是否有铁钉等。
(进行实验)
编号 | 实验 | 0min | 30min | 2h |
①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略显黄色 | 溶液黄色略有加深 | |
②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明显变黄 | 溶液黄色明显加深 | |
③ | 溶液立即变黄 |
|
| |
④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明显变黄,振荡后无变化 | 溶液黄色明显加深,振荡后无变化 | |
⑤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为浅绿色;滴加 KSCN溶液后, 略显红色 | |
⑥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为浅绿色 | 溶液为浅绿色;滴加 KSCN溶液后,略显红色,振荡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
(解释与结论)
(1)FeSO4溶液为浅绿色或淡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可见这两种盐溶液的颜色差异与____元素有关。
(2)实验①中实验温度T=___℃
(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4)欲得出“稀硫酸和铁钉共同存在下才能有效防止FeSO4溶液变质”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填写实验编号)。
(5)实验⑤中,FeSO4溶液变质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其他条件相同,溶液酸性增强,FeSO4溶液变质加快
B 其他条件相同,FeSO4溶液浓度越大,变质越快
C 实验⑥中,滴加KSCN 溶液后,略显红色,振荡后溶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锰和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小云同学为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设计了如下图1实验。
实验开始后,小云将68g5%的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并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容器中的压强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1)图1 A装置中添加了10g、 10%的CuSO4溶液,其中溶质CuSO4的质量为______g。
(2)由图2可知:常温下,______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效果更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小美认为小云设计的实验方案还不够科学严谨,其理由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某中学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如图。(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小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小木条和充足的药品)
(1)连接好装置,用橡胶塞塞紧T形玻璃管的a端,b端插入装有适量水的小烧杯中,打开活塞,______(补全操作) ,若小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用此装置完成实验室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写出反应方程式);从甲乙两个装置中选择____作为收集装置。
(3)如用此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应采取的操作和预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欲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克。实验过程如图(部分操作隐去):
(1)在量取液体时应选用的量筒的量程为______(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
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
(2)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同上)。
A 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B 取下部分氯化钠固体
C 减小游码
D 增大游码
(3)若要加速氯化钠的溶解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