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探究燃烧条件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分子运动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D.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下列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我市南部山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有某一矿山上的石灰石样品,其中只含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且耐高温的固体)。明水街道某学校的同学们想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选取了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打粉碎后,称出16 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10 g)。然后加入50 g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剩余总质量为71.6g。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石灰石样品敲打粉碎的主要目的是:_____;
(2)实验结束时,理论上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_____;
(3)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铜丝和银丝做实验时,发现久置的铜丝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作出猜想)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有关,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4根铜丝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他们为了除去铜丝表面的污物,实验前应该做的操作是_____。C瓶中的m应该是_____。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表面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表面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2)通过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铜生锈与_____有关的结论。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以分析得出猜想成立,写出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讨论交流)在同样环境下银丝依旧光亮如新,原因是_____。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题:
(1)物质B、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③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
(3)反应①、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否相同?_____(填“相同”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