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活动。
探宄活动一: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探究活动二:探究溶液B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 NaOH;猜想②:;猜想③:NaOH和;猜想④:NaOH和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小强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小明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溶质一定含有NaOH。
小强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溶质是。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认真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不能确定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请指出小明同学结论的不足之处是______。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继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Ⅰ: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③正确 |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铜溶液。 | ______ |
(反思与拓展)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碱石灰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一定含有NaOH
B 一定含有
C 一定含有CaO
D 至少含有NaOH、CaO中的一种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0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该从______“a”或“b”端通入。
(3)若将图中B装置改成能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则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方法______。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1是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划,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该现象说明______。
图2是电解水实验,实验中检验a管内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图3是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挤出浓盐酸,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设计A、B两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能量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现代人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许多家庭做饭用的罐装的“煤气”如图所示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烯,请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是______。当厨房失火时,立即移走“煤气罐”,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制得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使用乙醇汽油除了能节省石油资源外,其另一条优点是______。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主要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______。
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能力的原因是______。
为了比较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把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请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只有D中不含有氧元素,B是一种钾盐,C、F属于相同类别的物质,且C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_,
(2)D−F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