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探究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 (1)取样,分别加入到 CuSO4 溶液中,发现 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Y 却没有;(2)取 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 H2SO4 中,发现 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则 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
A.X>Z>Y B.Z>Y>X C.X>Y>Z D.Z>X>Y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中,广泛使用了过氧乙酸(化学式 CH3COOOH)对公共场所、家用物品、医疗器械及传染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的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4∶3
D.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因而能够用来杀菌消毒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 20g 丙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 70g 溶液
C.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点燃
B.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硝酸铵
D.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 13
B.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