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_____,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继续往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

1)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要得到如图所得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

A 将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溶液中

2)根据如图2溶液pH变化,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实验三)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按照如表实验方法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

得到蓝色溶液,无_____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

学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H2SO4你的合理猜想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_____

_____

猜想二正确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红色变成无色 2NaOH+H2SO4═Na2SO4+2H2O 开始溶液不变红色 B pH=7 蓝色沉淀产生 Na2SO4和NaOH 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解析】 [实验一]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红色变成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2)继续往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开始溶液不变红色,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故填:开始溶液不变红色。 [实验二] (1)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要得到如图所得变化曲线,pH由小变大,所进行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溶液中。 故填:B。 (2)根据如图2溶液pH变化,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pH=7。 故填:pH=7。 [实验三]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 得到蓝色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 学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2SO4 猜想二:硫酸过量时是Na2SO4和H2SO4 合理猜想是:氢氧化钠过量时是Na2SO4和NaOH。 故填:Na2SO4和NaOH。 [进行实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二正确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课上,勇往直前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的组成的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水是一种元素吗?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①________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②_______。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③_________

(讨论分析)实验时,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2_________

(得出结论)(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

通过此结论还能从宏观角度解释,水之所以属于氧化物,是因为②____

(拓展延伸)(4)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旧版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

氯化钠+水氢氧化钠+氢气+氯气。

请你分析思考:和图2的装置相比,现行教材(图1)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 (任意写一点)。进行实验时,②_________(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总结交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对比,归纳两条在改进实验时需考虑的因素(5)①________、②________

同学们不但成功探究了水的组成,得出正确结论,还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更多问题!

 

查看答案

A+2B=2C的反应中,若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0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丁为单质,则此类反应一定属于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2)若丁为水,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丁为蓝色沉淀,则甲可能为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

海水是一种丰富的资源,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中含有NaCl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物质,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之后可获得精盐,为了从中提取氯化镁和氯化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写出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⑥的顺序颠倒会导致什么后果?____________

3)在步骤中若加人的盐酸略过量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_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铜和硝酸银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1所示。

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