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上,老师在一瓶充满CO2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发现软塑料瓶变瘪。针对这一有趣的现象,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请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小亮同学该现象说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_____,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芳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原因是_____。
(2)要证明一个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①证实反应物减少。我思考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对照实验,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
②证实有新物质生成。小霞同学为证明有碳酸钠生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帮她完成。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_____ |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 |
方案二 | _____ | _____ |
写出方案二中所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能源。
(1)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
(3)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对煤烟进行脱硫,该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生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①设备1中,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②设备3中,氧气与亚硫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所示的实验,并归纳出碱的通性(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图2中实验后某试管中的液体呈红色,则试管中原来盛有的物质是_____;
(2)图1中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蓝色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能用铁器盛放氢氧化钠固体,原因是_____;
(4)写出上述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1个即可);
(5)归纳通性的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
(6)不同碱具有相似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氢氧化钠则不能,其原因是_____。
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生活中可以用稀盐酸除铁锈,该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
(2)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上述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下列图形代表的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
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
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