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溅、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C.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附着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D.实验室用氧化铁模拟炼铁,硬质玻璃管中现象为黑色粉末变为红棕色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 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
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
某锥形瓶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_____g。
(2)计算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_____(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沉淀。X、Y都是氧化物,其中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起_____作用,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请写出D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_____(一条即可)。
化学课上,老师在一瓶充满CO2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发现软塑料瓶变瘪。针对这一有趣的现象,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请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小亮同学该现象说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_____,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芳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原因是_____。
(2)要证明一个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①证实反应物减少。我思考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对照实验,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
②证实有新物质生成。小霞同学为证明有碳酸钠生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帮她完成。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_____ |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 |
方案二 | _____ | _____ |
写出方案二中所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