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B.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
D.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铁粉中混入了少量的某种盐杂质,为测定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某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称取7.7g混合物,然后将80 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盛装混合物的容器中,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盐杂质不与单质铁反应)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g | 20 | 20 | 20 | 20 |
产生氢气的累计质量/g | 0.05 | 0.15 | 0.20 | m |
(1)表中m的值为______;第三次加入的硫酸________(填“被”或“未被")反应完。
(2)计算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请根据数据和计算结果,在坐标中画出对应的曲线。
(4)第一次加入稀硫酸时,产生的氢气只有0.05g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生产干燥而纯净的氯化亚铜(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产品CuCl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乙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溶液,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乙醇易挥发,与水能任意比互溶,与CuCl不发生化学反应。
(1)“焙烧”前要对精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提高焙烧时的______
(2)“焙烧”在低于500°C的条件下进行,焙烧完成后,CuS转化为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酸浸”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为: ,则X的化学式是__; 加入NaCl时要控制它的用量,以防止氯离子浓度过大而造成_____.
(5)“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6)“醇洗”的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所含的________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BaCl2、FeCl3、Mg(NO3)2、Na2SO4、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解答相关问题。
(1)分析图可知,固体混合物中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加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过滤所得无色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无色溶液中所含溶质可能为
猜想I: NaCl、Mg(NO3)2;
猜想II: NaCl、BaCl2;
猜想III: NaCl、Na2SO4;
猜想IV: NaCl、Mg(NO3)2、______
猜想V:含有NaCl、Mg(NO3)2、BaCl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
(结论和反思)
(2)根据探究结果可知,猜想______成立, 步骤②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若步骤②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该实验探究及步骤设计存在不足,因为这种情况下无法判断猜想_____和猜想_____哪个成立。
根据下图所给的仪器和实验用品,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组装一套发生并导出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和用品是A_____J(请补齐编号)。
(3)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若要组装一套能控制该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则可选择的仪器和用品是A__ (请补齐编号);若用K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口 (填“a”或“b”)通入。
(4)用ABCGDF及石棉网组装成一套装置,可作为实验室制取少量____的简易装置,制取时需要在C中加入几粒沸石,以防加热时出现_____
(5)下列反应均能产生氨气,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你会选择的反应是___ (填序号) 。
①
②
③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基础。
(1)如图是一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该元素属于_____ (填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x的数值是_____,该元素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如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价类图”。图中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所含元素为H、O、S、Cu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 A______;D______ 。
②通过中和反应实现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