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白酒 B. 加碘盐 C.食用醋 D.干冰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向盛有25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5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20g。试计算:(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CaCl2=2NaCl+CaCO3↓)
(1)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 CO2+ H2O=Ca(HCO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二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一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讨论交流)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___。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在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哪一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88.4 | 89.7 |
数据
(2)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目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请写出C的一条用途是______;B→C的反应类型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若A、B、C均为碱,且C为蓝色沉淀,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和一种,常温下C为气态,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