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稀释 B.酒精燃烧 C.粮食酿酒 D.酒精消毒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置150k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为:)
(3)若此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只剩下100kg,要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恢复到(1)中的状态,计算需要加入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 B C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
② |
|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
③ |
| 证明溶液中无NaOH |
(6)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
根据如图中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固体时,应选用的仪器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可能有的溶质是____。
(4)写出溶液A与固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_________ 。
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如图是水电解的示意图。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电解水18g,则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克。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树木上常涂石灰浆防止害虫生卵。写出用生石灰制得石灰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水的硬度较大时,煮沸是降低硬度的好办法,其化学原理是Ca(HCO3)2、Mg(HCO3)2加热后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垢。Ca(HCO3)2加热分解为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Mg (HCO3)2加热后分解为氢氧化镁和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