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00g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______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提出问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________(填操作),观察到图2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
①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②当稀盐酸足量时,相同质量的固体,___________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________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別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操作 | 现象与结论 |
未知溶液分別编号为a、b,取适量a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b并振荡 | ①若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不断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b是________; ②若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则b是_______。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实验室可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可用______装置收集CO2。将生成的气体从_____端(填“a”或“b”)通过F装置可收集干燥的CO2,F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填名称)。
(3)石灰石煅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取适量产物与足量水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F装置中,通入CO2,观察到____________,即可证明产物中含氧化钙。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选用_____和_____组合制取和收集氨气。收集一试管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上述实验可得出施用铵态氮肥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
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酸溶液,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A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写化学符号)。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A、C均为金属单质:__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最常见的溶剂:_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反应中出现蓝色沉淀,请写出该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
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第一站:初识金属镁。
①金属镁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写一条);
②金属镁的化学性质:镁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第二站:制备金属镁。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从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溶液中提取镁,流程如下:
流程中操作a为_________,步骤中Mg(OH)2与加入的X发生中和反应,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第三站:再探金属镁。
(提出问题)镁能否与热水反应 ? 如果反应,产物是什么?
(相关信息)①Mg+2H2O=Mg(OH)2+H2↑②氢氧化镁在热水中能部分溶解,液体呈碱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打磨好的镁条放入盛有热水的试管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点燃; | ①气体能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 镁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
②反应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 ②________ |
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反应前后,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2)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